本文转自:农村大众报
黄河岸边旧村址,建起百亩研学基地
基地共设8大板块,2024年实现纯收入20多万元
孩子们在研学基地接受拓展训练。(资料片)从济南市济阳区银河路黄河大街路口向南2公里,就能看到一块“济阳区研学旅游基地”的大型路标。转而东行不远,依次可以看到道路两侧分布着植物研学区、动物研学区、文化研学区、黄河研学区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大型院落。
“我们的研学旅游基地紧临黄河,占地近百亩,是在吴寨村拆迁腾空的旧村址上建设的。目前,这里已经建成了涵盖植物、动物、劳动、拓展等8大研学板块,2024年基地实现纯收入20多万元。”1月9日,吴寨村党支部委员刘霞介绍。
曾经的吴寨村,在2014年以前还是市级贫困村,2015年年底,村民们整体搬迁到了星河社区,开启了新生活。
“我是2014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。村庄搬迁后,村民住处离旧村较远,种地不方便了,于是我们重新进行全面规划,收回闲散土地387亩,流转土地1256亩,建设了占地854亩的绿港现代农业园。农业园的建设,让村民们可以在家门口就能拿到流转费,增加务工收入。”吴寨村党支部书记赵吉庆说,“还有近百亩旧村址,怎样才能更好利用,为村里创造更大效益?2019年,村‘两委’初步确定了依托已有的传统大棚、科技大棚、信鸽基地等资源打造研学基地的方案。2023年3月,研学基地初步建成,开始正式运营。”
冬日的阳光下,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联栋玻璃温室大棚温暖如春,大棚中水培叶菜种植区里的上菜下鱼种植模式,让每个来研学的孩子叹为观止。立体栽培区种植的草莓等果蔬,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科技种植的奇妙。
“来研学的孩子们,除了参加劳动实践,还可以在动物研学区和信鸽来个亲密接触,在拓展区挑战自己的胆识,增强团队协作能力。在我们的文化研学区,除了餐厅宿舍等设施,还建设了济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,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近距离接触济阳独特的剪纸、糖画、烙画、彩塑、农民画等非遗作品,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。”刘霞说。
正在建设的黄河鲤鱼展馆是另一个亮点,建成后,这里将通过展示黄河鲤鱼的养殖过程和黄河文化的传承,让孩子们感受传统与现代农业的完美结合。基地的每个区域都精心设计了互动环节,确保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获得更深刻的学习体验。
研学旅游基地配备了专业的教官团队,负责指导和教育工作。除了搞好拓展训练等项目,基地的教官还精心设计了餐前训导环节,比如,背诵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”的训导词,让孩子们体会每一粒粮食背后的辛勤付出。
“我家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参加了这里的研学活动后,回来知道帮我干活了;她还告诉我要珍惜粮食,不能浪费。看到蔬菜长在水中、水下可以养鱼,女儿感觉非常神奇。”回河街道大安村学生家长陈玲玲告诉记者。
2024年,吴寨村实现村集体收入212万元,村集体累计资产达到667万元。“我们的研学旅游基地已经入选了济阳区六大精品研学路线,济阳的多家中小学将其列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。在2025年的运营中,我们还会不断完善基地的设施与课程,让‘农业+旅游+研学’的发展模式给村里带来更多的收益。”刘霞说。
